全球旺盛的算力需求背景下,我国算力产业链也在快速发展,生态体系进一步达成聚合联动。
8月23日举行的2025中国算力大会期间,《2025综合算力指数》发布,其中显示,截至2025年6月底,我国在用算力中心机架总规模达1085万标准机架,智能算力规模达788 EFLOPS 。
在开幕式期间,中国算力平台正式完成山西、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10个省区市分平台接入工作,实现“平台、主体、资源、生态、场景”全面贯通,我国“全局总览、分域协同”的算力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魏亮展望道,我国算力产业发展要提速提质,未来还要持续深化一体化算力网建设,夯实“算存运”底座,强化算力资源统筹协同与动态优化能力,加速基础设施绿色升级。同时,依托“开放数据中心”“智算生态圈”等产业平台,打通产业壁垒,催生融合创新。
魏亮对《2025综合算力指数》进行解读时指出,我国处于数字经济加速跑的关键期,在算力领域持续发力并取得显著进展。
一方面,随着智算规模的显著提升,算力呈现“智算主导、多元协调发展”的特征。另一方面,算力技术创新推动算力水平提升,并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
在整个计算体系中,除了算力,运力和存力也是并行发展的两大关键。
魏亮分析道,截至2025年6月底,全国存力规模超过1680EB,相比于2023年增长约40%。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智能制造、智慧交通等对数据存储需求的释放,有力推动了存储需求的增加。
运力方面,我国网络支撑算力优势明显,骨干网络架构和性能不断优化。国家枢纽间传输时延不超过20ms,集群到周边主要城市传输时延不超过5ms,区域内算力节点间时延达1ms。
截至2025年6月底,我国已发布1509个大模型,在全球已发布的3755个大模型中数量位居首位。
在2024年的基础上,此次发布的报告新增“模力”分指数,从算力、存力、运力、模力、环境等维度,衡量我国各省级行政区的综合算力发展情况。
算力分指数方面,重点关注算力规模和算力质效两个方面,河北连续3年保持全国第一,浙江、内蒙古算力发展成效显著,算力分指数分别提升了6名、8名;山西连续3年位居全国第七。
存力角度,前十位中东部地区占8成,仍是数据存力的核心承载区。在存力规模方面,东部地区集聚效应明显,重点地区存力规模已经突破百EB。其中河北、广东总存力规模均超过160EB,位于全国前列;江苏、上海、北京构建百EB级体系。
运力的前十位,东部省份占七成,构成了国家算力“主动脉”;其中长三角“核心枢纽”地位凸显,浙江、上海、江苏高居全国前三位。在细分的入算网络、算间网络方面,东部省份整体表现更优;在算内网络前十位中,中西部省份整体占其中五成。
模力分指数方面,我国区域间差异大,呈现“东强西弱”的态势。其具体包含模型资源和模型生态两方面,模力整体排名前五均为东部地区,这些地方具备技术和产业优势,且数据资源与应用场景丰富。
相比之下,环境分方面,前十名中,东、西部省份各占5成,西部地区具备资源环境优势,年均气温低,风、光、水电等清洁能源丰富;东部地区更具有市场环境优势,算力交易频繁,市场供需两旺。
由此,在城市算力分来看,河北、山西、广东、浙江等省份部分城市排名靠前,活动所在地大同位居全国第三。除大同外,其余前十的城市均位于我国八大枢纽节点区域。
魏亮表示,西部枢纽节点城市在算力产业发展方面,具备较大发展潜力。在政策、气候、能源等多重优势下,西部地区吸引算力关联产业集聚,算力水平不断提升。
作为本次大会的所在地,山西凭借独特的区位和气候等因素也吸引了大批产业链公司前来集聚。据介绍,目前,山西已建成以大同为核心的环首都算力集群,全省在用算力中心机架规模达51.4万标准机架,智能算力规模达32EFLOPS,形成了“算力设备制造—算力基础设施—算力服务和融合应用”一体化的产业生态。
对于综合算力发展,魏亮也提出建议,要通过深化推进算网协同、提升算力供给质效、筑牢存运基础底座、加速绿色低碳转型、强化融合创新实践等方向,推动高效能算力资源的大规模供给。
本次大会期间,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算力产业链也在进一步形成合力,协同发展成为重要命题。
根据分析,在我国算力产业快速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算力监测效率不高、算力供需信息不全、算力分配缺乏全局规划、算力生态协同不足等一系列挑战。为此,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下,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产业各界自2017年起,稳步推进中国算力平台的建设工作。
据悉,中国算力平台集“供、需、服”于一体,可实现不同系统、平台和工具之间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致力于为算力供需各方打造“中立、开放、公平、可信”的服务生态。
目前该平台已实现多个层面的贯通:“平台贯通”即建成全国算力态势感知监测系统,形成覆盖全国的“算力资源一本账”;“主体贯通”即构建算力供需主体精准匹配机制;“资源贯通”指构建贯通全域的“算力调度一张网”;“生态贯通”即搭建算力生态社区;“场景贯通”为形成攻克核心技术的“算力强基一榜单”。
据介绍,截至7月底,中国算力平台运营层注册企业用户超1000家,入驻算力服务商逾100家,成功承载9000余张离散卡的供应汇聚、购买和即时开通服务,累计沉淀数十亿条算力监测大数据。
区域内部也在形成贯通。据悉,中国算力平台是山西省通信管理局、山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部门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支撑下,于2024年启动试运行的综合算力平台。该平台具备算力分析决策、资源登记、供需信息共享等能力,将进一步推进山西省算力资源“一本账”、算力监测“一张网”、算力匹配“一站式”和算力决策“一盘棋”建设。
算力产业链之间也在形成能力聚合。
论坛期间,智算开放互联OISA生态共建战略合作启动。据记者了解,OISA技术体系主要是为GPU卡间互联提供高性能方案,目前正在联合GPU、Switch、整机等伙伴推动OISA IP、芯片和超节点研发,进而推动OISA规模落地。
不仅是智算,在超算领域,我国各地区之间也在形成联动。
2023年4月,国家超算互联网启动建设;2024年超算互联网平台正式上线。国家高性能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曹振南在演讲时介绍,超算互联网平台旨在汇聚算力中心异构资源,建立类似“京东、淘宝”模式的应用商城,为用户提供更加专业、易用的算力服务。
截至目前,超算互联网平台已连接全国30家超算/智算中心,提供计算、应用软件、SaaS平台、模型、数据、技术服务等七大类商品;上架超过60种规格的超智融合算力,其中国产算力占95%以上。
华为公司副总裁、数据存储产品线总裁周跃峰指出,我国各个城市、行业与企业需要高度重视数据的汇聚、流通与价值释放,加快建设先进数据基础设施,从数据大国迈向数据强国,抢抓AI时代发展先机。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