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人收藏馆 聚焦

生态环境部:加快推进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数智化转型

时间:2025-04-07 09:11:53 来源:中国网 阅读量:4537 阅读量:14621   

生态环境部近日印发《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数智化转型方案》,进一步提升技术装备数智化能力,推进建成新一代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司长蒋火华表示,这标志着生态环境监测数智化转型迈出实质性步伐。

加快先进技术推广应用

“近日,生态环境部印发《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数智化转型方案》,推进监测数智化转型的顶层设计,标志着生态环境监测数智化转型迈出实质性步伐。”蒋火华在近日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生态环境部还联合工信部、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关于促进环保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围绕环境监测等领域研发一批环保机器人、远程运维装备,加快虚拟现实、数字孪生等先进技术推广应用。

先进技术为环境监测赋能的案例很多。蒋火华举例道,在空气和地表水监测方面,通过开展国控站点数智化改造,让自动监测实现“无人运维”,让手工监测实现“智能采样+智能分析”。在生物多样性监测方面,通过实时传输的红外相机、鸟类鸣声记录仪、两栖爬行动物雷达相机等新型智能设备,基本能够实现生物多样性自动化监测,识别准确率达85%以上。在声环境监测方面,城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监测的仪器设备不仅能监测噪声分贝数,还能识别噪声源。

“生态环境监测科技含量高、数据资源多,对人工智能应用有着迫切的业务需求,能够为人工智能部署落地提供广阔的应用场景。”蒋火华表示,目前,DeepSeek已经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和不少地方生态环境监测部门得到初步应用。

构建新一代智能感知网络

《方案》确立了“两步走”实施路径:2027年实现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大幅提升,在重点区域率先探索以无人运维、智能采样、黑灯实验室、立体遥测为标志的新一代监测网络;2030年实现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系统性重塑,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整体跃升,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全面实现,监测“智慧大脑”基本建成,总体效能满足美丽中国建设支撑需求,技术装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方案》强调构建新一代智能感知网络。”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党委书记张大伟在解读《方案》时表示,《方案》中强调了无人运维、智能采样、黑灯实验室等标志性智能技术应用,计划于2030年前基本完成国家网空气、地表水监测站的智能化改造。改造后,现场运维频次和单次运维耗时将降低70%以上,人为干扰自动识别率达到80%,地表水手工采样耗时、人员投入和运输成本节约50%以上。同时,强调了光散射、立体遥测、AI识别等新一代感知技术应用,旨在通过感知技术迭代升级赋能监测业务质效提升。

此外,《方案》还提出以“数据底座-智能工具-场景赋能”为路径,有效支撑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全国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资源中心,整合水、气等全要素监测数据与气象、水文等跨领域信息,围绕生态环境质量综合分析、区域生态质量评价、污染态势感知和主动问题发现等管理需求,加快研发大数据分析“工具箱”以及行业大模型,打造数据驱动的监测“智慧大脑”。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友情链接

红人收藏馆| 版权声明| 加入我们 | 广告服务| 热门标签| 网站地图| RSS订阅

Copyright @2010- man.ssr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红人收藏馆 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3007381号

本站所有资源来源于互联网网友交流,只供网交流所用、所有权归原权利人,如有关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告之,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删除!邮箱:bgm1231@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