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人收藏馆 聚焦

“一带一路”10周年首席访谈:拉动近万亿美元投资,“一带一路”贡献两大公

时间:2023-10-16 23:14:54 来源:中新网 阅读量:3495 阅读量:16599   

“一带一路”倡议十年,已拉动近万亿美元投资,形成3000多个合作项目,为共建国家创造42万个工作岗位,让将近4000万人摆脱贫困。

“一带一路”10周年首席访谈:拉动近万亿美元投资,“一带一路”贡献两大公

近万亿美元投资背后意味着什么?中金研究院执行院长吴慧敏近日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称,“一带一路”最显著的成效是带来对发展模式和国际经济合作模式的创新和探索,包括增强欧亚内陆地区的连接、提升中国与共建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总量、开拓新的合作领域和机遇等。

“‘一带一路’为国际社会尤其是共建国家提供了基建和规则两大公共产品,这正是这些国家发展所面临的突出障碍和制约。”吴慧敏说。

在她看来,基建方面,“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既涉及交通、能源等传统领域,也有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和新型基础设施,从工业化和城市化两个层面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多个国际大通道的建设和运营促进了共建国家和地区的互联互通。

规则方面,“一带一路”倡议聚合了丰富的合作平台和机制、在现有双边和多边国际合作框架下持续推进;同时尊重各国发展阶段的差异,形成了多角度的合作倡议。

吴慧敏认为,中国作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要素禀赋和宏观经济特征上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正外部效应体现在多个方面。例如,中国的基建产能和积极作为促进了跨国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品提供;中国巨大的市场需求使得全球贸易条件有利于发展中国家;中国初具规模的创新体系有利于带动相关国家技术进步等。

她称,随着贸易规模增长和贸易往来深化,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由早期进口原材料,逐步拓展至基于与这些国家的产业分工形成产业链贸易和制成品贸易。各国潜在市场规模的扩大不仅增加出口需求,也通过竞争改善了自身资源配置效率。

但也必须认识到,与十年前比,全球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吴慧敏表示,疫后经济复苏不平衡,一些长远的疤痕效应还在显现,地缘政治、产业链调整、绿色转型等新变局和新约束条件,也对经济基本面和全球治理机制带来深远影响。

在此背景下,“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高水平开放体系是积极呼应、相辅相成的。中国推动高水平开放,尤其是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等多个方面,将有助于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行稳致远。比如,通过贸易和产业链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开展深度合作,构建稳定有效的产业集群,更好地促进共同发展。

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从“大写意”转向“工笔画”,精细化发展道路任重道远。谈及“一带一路”建设的未来,吴慧敏提出三方面建议。

一是完善相关政策体系建设,保障倡议推动落实过程中的系统性,加强对共建国家的深入研究。

二是政企充分互动,政府吸引多方主体共同参与,同时发挥信息优势,为企业提供完善的信息平台和咨询渠道;企业主动作为,结合自身业务需要积极“走出去”。

三是注重在当地的社会形象和影响力,以完善透明的机制获得当地民众支持,协助改善当地环境和民生。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友情链接

红人收藏馆| 版权声明| 加入我们 | 广告服务| 热门标签| 网站地图| RSS订阅

Copyright @2010- man.ssrw.cn. All Rights Reserved 红人收藏馆 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3007381号

本站所有资源来源于互联网网友交流,只供网交流所用、所有权归原权利人,如有关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告之,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删除!邮箱:bgm1231@sina.com